□ 張若漁(武漢 教師)
  江蘇靖江市官方微博“靖江發佈”9日11時許發佈通報稱,因長江水源出現水質異常,全市暫停供水。市有關部門已啟動應急預案,正在積極處置。當地海事部門工作人員表示,目前正排查污染源,污染主體尚不明確。
  在水污染事故中,查不出污染源最令人揪心。找不到污染源頭,相關的應急處置機制就無法有的放矢地運作,而且核心信息的混沌會加劇民眾恐慌,造成“次生災害”的可能性急遽提高。而從上下游流域的重大關聯性來講,靖江水污染事故顯然不是其一時一地之事故,上下游城市都空前緊張,上游城市擔心污染源隱匿在本地,而下游城市則憂慮被污染的長江水順流而下。
  長江流域每次發生水污染事故,大抵都要引起區域性的緊張。某種意義上,此類事故也許天生就具備某種“廣泛性”和“超越性”。但從目前局勢看,這種一旦發生就立即上升為局部性流域問題的水污染事故,並沒有合乎邏輯地導致一種跨區域治理的聯合應對機制。各自為政的局面,大大降低了應急處置的能力,令人殊為遺憾和痛心。
  一個必須正視的痛切事實是,長江全流域水污染事故的概率高企,且短時間內無力改變現狀。據統計,在整個長江流域中,有40多萬家化工企業,分佈著五大鋼鐵基地,七大煉油廠以及三大石油化工基地。如此眾多且凶險的潛在污染源,每天都在虎視眈眈著長江。除此之外,那些根本無法預料的江面事故,比如載有危險品的船舶泄漏或者沉船事故,亦對長江水體的安全構成日常而致命的隱患。此次靖江事故,就有聲音指向“農藥船沉船”,不過目前並沒有找到相關證據,被官方“闢謠”。
  靖江水污染事故的污染源終究會被找到,“恢復供水”看上去指日可待,當地民眾的恐慌終會散去。但類似的水污染事故以及連帶而來的民眾恐慌,也必將在長江沿線某個城市再次卷土重來。這不是第一次事故,也絕非最後一次。因此,我們必須在類似事故中啟發更深的思考和更有力的行動,而不是將視野與行動力僅僅局限在個案上。
  長江是中華民族母親河,長江流域覆蓋19省、幾百座大中城市,頻發的水污染事故是我們不能承受之重。最令人痛心的是,頻密而高危的水污染風險,並沒有對應著科學有效的應對機制與體系。某種程度上,目前的水污染處置機制相當原始而低效,各地政府只對自己所屬的片段流域負有管理和治理之責,而這種碎片化的治理結構,幾乎令長江水域的水污染事故陷於“不可治理”的境地。
  靖江事故再次警醒我們,構建跨區域的,乃至全流域性的長江水污染事故聯合應對體系刻不容緩。當務之急則是,打破條塊分割,由環保部門統一規劃設置長江流域水污染環境監測與信息共享制度,從根本上提高水污染事故中的信息能見度,不至於水污染事故發生之後,我們連個污染源都尋尋覓覓尋不到。  (原標題:應當跨區域處理 長江水污染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n25fnyfo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